top of page

點亮古城 軟體教育扎根 

Cultivation and Outreach

真正可以點亮古城,讓小鎮發光發亮的,是生活在這裡的居民

透過教育推廣、導覽培訓以及生活故事的梳理,看見古城人文地景的亮點,

以及小鎮日常的美好。有種生活風格,叫小鎮。恆春古城,早就有光

小小導覽員
古城小小導覽員培訓
以勇氣、行動,向全世界說自己故鄉的故事
結合社區資源,建立小小導覽員培訓模式,由8-14歲的恆春孩子設計與規劃古城導覽路線,訓練孩子表達能力,並邀請家長、社區居民共同參與,小手牽大手,擴大社區文化推廣力量,守護古城。期待讓旅人們從在地人的視角體驗古城魅力,分享充滿生活感的恆春小鎮故事。
從生活現場 挖掘故事 對古城【有感】課程內容:
  • 認識自己,五感訓練 — 我家門前有古城,尋找恆春古城故事
  • 成人導覽員領路-古城尋寶趣! — 觀察古城、實地觀察、筆記時間
  • 動動身體,大聲說話,腦力激盪導覽還可以怎麼玩?—說話課、肢體課、表演課
  • 寫下我們的私房導覽稿 — 為古城發聲 分組討論導覽稿
  • 光偵探出發!夜晚的古城怎麼玩?— 用不同視角,感受觀察夜晚的恆春環境
  • 小手牽大手 — 導覽驗收,12.17-18; 12.24-25 成果發表會 
國小感光教案
國小感光教案 教師培力
由下而上的美感、公民教育
以恆春國小普通班為對象,從光影藝術認識到體驗創作,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,促進孩子美感及公民教育養成。教案研發團隊,由17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共同參與。實施過程中,由藝術教育專業者隨堂進行教材評估,並於課程計畫結束與老師討論、修正,未來可推展至其他教學現場使用。

  • 適用對象:恆春國小四-六年級,包含分校共計 17 班,388 位學生
  • 課程規劃: 每班實施 3 堂課,共計 51 堂課
  • 課程內容:介紹賞析光影藝術 (美感教育)、探索觀察環境中的光影 (環境教育)、討論思考生活中的光環境 (公民教育)
  • 課程道具:搭配教案準備教學箱;各年級 2 箱、備用 2 箱,共計 8 箱教學箱

【公民教育】恆春孩子對古城是無感的,透過打光,引導他們跟自己生活的環境產生連結,去思考、解決西門門洞窄的交通問題,讓公民的種子在心裏慢慢發芽。

陳佩樺

恆春國小五年級老師

【美感教育】赤子之心的學生,透過感官體驗生活,比大人們的預期來得精彩,出乎意料的樂在其中,玩得很開心。孩子們對於感光,和感受呼吸是一樣的

四年級老師

恆春國小

光與情緒的連結,表達力的練習,公民意識與生活的關係,沒有標準答案的引導學習,老師的收穫遠遠大於一開始的焦慮與阻力

六年級老師

恆春國小

孩子怎麼會那麼棒?當老師放手,讓孩子們去操作,他們在驚嘆聲中探索學習,解決問題,是非常特別的學習經驗。是否是我們太少開發他們的潛能?

五年級老師

恆春國小

Please reload

社大導覽課程
屏南社大 光影古城夜間導覽 培訓課程
與生態解說接軌,讓恆春半島擁有人文x自然導覽的雙軌優勢
與屏南社區大學合作18週【光影古城 – 夜間導覽培訓】課程,邀請已認證的恆春半島社區解說員參加。蒐集、豐富古城人文生活記憶,讓解說員了解古蹟的現代價值,以及如何為古蹟說故事。
基金會贊助邀請外部講師,串聯資源,與大家共同激盪古城發展的另一種想像。

我們在做文化旅行的規劃,一定會注入在地元素,到斗六看老師傅打棉被,到美濃參加開基伯公的滿年福活動、吃鐘理和媳婦家常菜說文學故事,甲仙讓新移民新娘做家鄉菜跟孩子學拔河。在地生活特色,聽起來很平常,但都是深度旅遊的賣點。

游智維

風尚旅遊 創辦人

古城從以前的防禦、界定及認同的功能,到現在「見證歷史、永續創新、反映生活」的展現,有難得的保存意義。古城,是住民優先的真實生活城。保存古城是為了與居民共好,不是為了觀光而保存。雖然恆春古城在日治時期,統治者允許民眾拿取城牆磚石修復家園,看似破壞,換個角度想,是古城的生命在擴散與轉換。城牆與城門應該是場景,不是背景。城牆與城門應該是主角,不是配角。若透過適當的創意介入,新舊共容的古城有無限的可能。邀請恆春的大家同心一起思考古城的過去,現在,未來~

傅朝卿

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

導覽是一種量身定做的服務,面對不同背景的觀眾如何讓導覽內容與觀眾產生連結是十分重要的。舉例來說,如何向法國旅客介紹武廟,浩一以西方的戰神作為比喻,法國旅客立即產生連結,嘗試以他們的經驗了解台灣的神話與信仰。我對恆春的四個理解:「城」、「美食」、「故事」、「生態」,讓學員透過另一種觀點釋,再次認識歷史的恆春、美食的恆春、故事的恆春、生態的恆春。

王浩一

府城一哥 作家

我因為過去從事文化交流的工作經驗,必須學習如何向外國人詮釋自己的文化,我發現古蹟是最能夠代表一個文化特性。當我們思考古蹟經營的課題時,首先要釐清的是古蹟是生活的一部份,非抽離生活脈絡的空間與建物。「古蹟要經營的不是空間,是人和故事」 所以,在古蹟小鎮中,能夠聽古蹟說故事、發覺古蹟環境中生活紋理的最佳人選,是生活在地的導覽員。

李明俐

古蹟經理人 新竹周益記執行長

佶洋擅長以光作為媒介進行藝術創作,他以改造阿公的牙醫診所作為案例,將初衷、堅持與感動的歷程與導覽員分享「只要做對了,故事就會出現」。佶洋同時也提到現代人對於夜晚與黑暗是疏離,也因此造成光的過度使用(甚至是濫用),而忽略事物的真實面貌。這也呼應了夜間導覽的設計與思考,靜下心來感受夜間光環境,才能感受到古城的生活記憶與意義。

江佶洋

劇場燈光設計師

Please reload

bottom of page